式中:V── | 滴定时消耗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毫升数。 | N── | 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当量浓度。 | K── | 换算为当量酸的系数。苹果酸为0.067。 | W── | 试样重量(试样液20g相当于实际样品10g)。 | 平行试验结果容许差为0.05%,取其平均值。 5.4.5 淀粉含量显色反应的测定: 5.4.5.1 碘溶液的配制:称碘化钾1g和0.2g碘,溶于100mL蒸馏水中。 5.4.5.2 检测:选取10个样果观测淀粉含量,将苹果对半切开,取其一半,将碘化钾-碘溶液涂于横切面上,30s后观察其变色程度(参照附录B)。 附 录 A生态因素的影响及贮藏期中出现病害的防止(补充件) A1 生态因素的影响 水果是不断地进行着新陈代谢活动的有机体,其个体的寿命除受贮藏环境条件的影响外,果实生长发育环境和栽培技术也直接地左右着它的耐贮性。因此,从果实采收开始就应考虑选择适于冷藏的果实。 不适于长期冷藏的果实如下: A1.1 幼旺树上结的果实。 A1.2 重修剪枝叶茂盛结实少的树上所结的果实。 A1.3 施肥过量或施肥不当,尤其施氮肥过多的树上所结的果实。 A1.4 大个的果实(同一树上局部所结)。 A1.5 在大雨期间收获的果实。 A1.6 采收前大量灌水的果园所采收的果实。 A2 贮藏期间出现的病害及其防止措施 贮藏病害是影响贮藏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一般区分为病原菌引起的病害和生理失调导致的生理病害两类。贮藏病害的产生,既与贮藏管理有关,也与品种特性和栽培技术有关。明确贮藏病害产生的原因,采取防止措施可提高贮藏效果。 A2.1 病原菌引起的病害 在果实的生长和贮藏期间,由病原菌通过皮孔或伤口侵入而引起的病害可采取预防措施加以防止。 A2.1.1 果园中彻底清除污染源和加强防病措施。 A2.1.2 在采收、分级、包装、运输过程中所有操作要小心仔细,尽量做到无损伤或少损伤,减少病原菌侵染的机会。 A2.1.3 包装材料和冷藏库采用如下方法预先消毒处理。 A2.1.3.1 漂白粉喷洒熏蒸。 A2.1.3.2 硫磺粉熏蒸。 A2.1.3.3 高锰酸钾0.5%喷洒。 A2.1.3.4 过氧乙酸喷洒。 A2.1.3.5 乳酸熏蒸。 A2.1.3.6 福尔马林、高锰酸钾混合熏蒸。 A2.2 生理病害 <> 最常见的苹果生理病害列表如下: 苹果贮藏期中出现的生理病害及防止措施 病害名称及症状 | 病害原因 | 防止措施 | 易染病 的品种 | 斑点病 果面形成褐色边缘清晰微凹陷的圆形斑点 | 果实缺钙;收获过晚;未及时降温入贮;贮期太长 | 生长期喷钙;适期采收及时预冷入贮;停止贮藏及时处理 | 红玉 | 虎皮病 外皮变褐呈不规则状,微凹陷,严重时遍及整个果面病斑不深入果肉 | 采收太早;着色差的果实;大个的果;施氮肥多的果;库内通风不良;后期贮温偏高 | 适期采收;化学药剂处理 虎皮灵纸包果,或用0.25% ~0.35%,25℃虎皮灵液浸果;加强通风换气;控制贮 藏温度 | 金冠 元帅 青香蕉 甜香蕉 倭锦 国光 | 苦痘病 果面呈现色较暗而凹陷的小圆斑,在绿色品种上圆斑呈深绿色;在红色品种上,圆斑呈紫红色。斑下果肉坏死深及果肉数毫米至1cm,味微苦。后变深褐或黑褐色,病斑多发生于果顶处 | 土壤中和果树体内无机盐不平衡;砧木影响;成熟度差的果;大个的果实(幼树果、旺树果);贮期温度偏高 | 选择适宜品种砧木组合;土壤增施有机肥,后期少施氮肥;谢花后喷0.5%氯化钙或0.8%硝酸钙溶液,每两周一次。采收后用2%~4%钙盐溶液浸果。降低贮藏温度 | 国光 青香蕉 元帅 金冠 倭锦 | 果肉(粉质、溃败)褐变 粉质褐变:果肉变软成干碎粉质状易裂果;果肉溃败褐变:果肉褐变,不变粉质状,不裂果 | 采收过晚,果实衰老; 贮期过长,贮温过高,湿度 过大 | 生长中后期(7~9月份)喷2~4次0.5%氯化钙液;采收后用2%~4%氯化钙液浸果10min。适期采收;控制贮藏温度和湿度 | 倭锦 青香蕉 元帅
| 小心病 果实近果心部位开始糖 化,呈半透明状向四周蔓延 至果心 | 树势衰弱,钙营养不足;采收过晚;后期大雨,或大量灌水 | 增施有机肥,喷施钙盐;适期采收;中断冷藏 | 元帅 青香蕉 甜香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