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Y/T 207─92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长江中、下游棉区的棉花在前茬林内套播(栽)及早前茬后育苗移栽的栽培技术。要求亩产皮棉75kg以上,品级、长度平均3级27mm以上。 本标准适用于长江中下游棉区具有本标准所规定基础条件的棉田。 2 引用标准 GB 4408 棉花种子分级 GB 8321.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一) GB 8321.2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二) GB 8321.3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三) 3 棉花生态的气候条件3.1 无霜期220~300天。 3.2 活动积温(≥10℃)持续210天以上,累计4600~5600℃,开花结铃期平均气温在25~30℃。 3.3 日照1600~2200h,日照率40%以上。 3.4 年降水量800~1800mm,吐絮期雨量较少。 4 棉花种植的土壤 本区域的棉田土壤以潮土为主,部分棉田为黄棕壤、水稻土、红壤、滨湖盐渍土等。棉田土壤有机质在1%以上,pH值6.0~8.5,表土含盐量小于0.2%,氯化物含量小于0.15%,耕作层在20~30cm,质地较轻。 5 棉田种植制度 棉田种植制度一般为一年两熟,主要是棉麦(小麦、大麦、元素)、棉豆(蚕豆)、棉油(油菜)两熟。以棉为主冬作物合理布局,开发利用预留棉行。在前作林内套种或移栽棉花;或在早前茬大麦、元麦、油菜收后移栽棉花。 6 棉种6.1 品种 选用高产、优质、兼抗(耐)枯、黄萎病的中熟陆地棉品种,要求结铃性强。单株平均铃重4g左右,铃壳薄、吐絮畅而集中,衣分38%以上,籽指10g左右。纤维主体长度27~31mm,强力3.8~4.0g,细度5400~6200m/g,断裂长度22km以上,成熟系数1.6~1.7。10月20日以前收花率80%左右。 6.2 种子质量 符合GB 4408要求。 7 栽培技术规范7.1 种子处理 泡沫酸脱绒,种衣剂包衣。 7.2 “两膜棉”(营养钵薄膜育苗移栽和地膜覆盖栽培) 棉花营养钵薄膜育苗移栽,要求钵土熟化氮、磷、钾比例合理,足墒播种,应用“农药合理使用准则”,盖膜调温,搬钵假植,30天左右移栽,防止倒伏早衰。棉花地膜覆盖栽培,要求底肥施足,土层细实平整,化学除草,抢墒盖膜,适时播种,适当提前施足花铃肥,防止早衰。 7.3 种植方式 采用等行或宽窄行种植,平均行距60~80cm,其宽行不超过100cm,窄行不小于40cm,每亩密度一般为3500~4500株。 7.4 播种期 露地直播,耕作层5cm处(下同)土壤温度稳定在14℃时,一般在4月中、下旬播种。营养钵育苗和地膜棉在地温稳定在10℃时,约在3月底至4月上旬播种。 7.5 施肥培土 科学施肥,中等肥力棉田,常年亩产75kg皮棉,约需施纯氮13~15kg,N∶P2O5∶K2O为1.0∶0.4~0.5∶0.8~1.0;底肥和蕾肥以有机肥为主,配施磷钾肥,对速效性氮肥的施用,掌握苗期早、芮期稳,铃期重的原则; 花铃期施氮量宜占总施氮量的60%,芮期深施肥,高培土,达到土肥融合,芮施花用;缺硼棉田每亩施硼砂0.5~1.0kg,芮花期喷施微肥。 7.6 病虫防治 采用高效杀菌剂或加菊酯类农药灌蔸防治苗病与地老虎,内吸长效农药涂茎治蚜。杀螨剂点治或普治红蜘蛛。中后期用菊酯类农药与其他对口农药交替使用,重点防治二、三代红铃虫和棉铃虫、兼治其他害虫。 7.7 整枝打顶 及时彻底去营养枝;大暑至立秋根据棉花长势进行分次打顶。 7.8 控制棉花营养生长 正确使用植物生长延缓助壮素,或缩节安,主要用于棉花芮期、初花期和打顶前后,根据长势和气候,掌握前轻后重,少量多次的施用原则。 8 防灾抗灾 防春雨、梅雨和秋雨渍涝,防伏旱和伏秋连旱、防台风袭击。增加排灌设施,整修棉区沟渠,注意清沟排渍,降低地下水位。 9 采摘收花 棉花成熟吐絮后采摘,坚持田间收花,不摘青桃,不摘带壳棉花,坚持科学“分花”。吐絮期遇连绵阴雨应及时采摘烂桃,防止过早拨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