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产和使用中,焊丝镀铜层极易剥落,焊接时剥落的铜层最终积累于焊枪的铜质导电嘴上,在焊接高温下铜粉在导电嘴上烧结,使导电嘴的有效孔径变小,从而导致焊丝送丝不畅。镀铜层剥落与镀铜方法有密切关系,以下针对目前两种镀铜方法进行讨论。 ①电化学镀铜 铜的电极电位比铁的电极电位高得多,不能在铁上直接镀铜。在电镀行业中镀铜时产生置换铜层是一大忌,必须采用预镀铜再进行主镀铜的工艺路线,以保证铜铁间的结合力。 预镀铜时,预镀液中含有较强络合力的铜离子,使其电极电位接近铁的电极电位而不易产生置换铜层,从而保证有一薄层结晶致密、结合良好的铜层,然后再用以CuSO4。为主盐的酸性镀铜液进行主镀,以加厚铜层。主镀后经抛光和定径,便可收线上盘。 具有较强络合力的铜离子是铜的氰化物离子,使用氰化物镀铜能得到最好的预镀铜层。但氰化物有剧毒,对人畜均有害,加重管理和环保方面的费用,故一般尽可能避免使用。 在焊丝制造上还常用焦磷酸钾或乙二胺进行预镀铜,但成本高,不易维护。 现在有些企业在硫酸铜溶液中加入一些硫脉类化合物进行预镀铜。这实际上是置换镀铜,尽管降低了成本,却丢掉了预镀-主镀铜结合力好的优点,存在置换镀铜结合力不良的缺点,极易造成铜层剥落,从质量上讲得不偿失。 ②置换镀铜 主要用于进口镀铜CO2,焊丝生产线。其特点是生产速度高,最高走丝速度可达12m/s,一般也在6m/s,比一般电镀生产线0.6m/s的走丝速度提高1O倍以上,而且设备占地面积小,对提高生产率十分有利。 正是这种高速度,要得到所需厚度的铜层用普通电化学镀铜法是达不到的,只能求助于浸镀铜法,即置换镀铜。 由于Cu及Fe的电极电位相差很大,将Fe置于含C2﹢的溶液中,Cu2﹢立即置换Fe2﹢,使Fe2﹢进入溶液,而Cu2﹢则在Fe的表面沉积。Cu2﹢置换铁的速度极快,这种置换镀铜有较高的初始沉积速度,但镀层疏松,结合力极差。 利用Cu2﹢置换Fe2﹢的高速度,将焊丝在CuSO4。溶液中快速通过,并保证有一定时间(即浸在CuSO4。溶液中的焊丝长度,有的为8m),但可获得足够的置换铜层。这种疏松的铜层最后再经过抛光,便均匀地附着在焊丝表面,看上去很光亮,但结合力极差,甚至在焊丝重新盘绕时便大量剥落。
|